購物車
0
  • |憂鬱症的治療,不是想開就好?!
    「心肝會皺」、「心肝頭甘苦」……心臟好不舒服,最近還常常失眠,當你聽到你身邊的朋友或是意識到自己有這樣的狀況,你就要有所警覺要小心了,這不僅是當下單純短暫的情緒低落狀態,事實上,你或你的親友可能生病了,而且是你容易忽略的憂鬱症。

    憂鬱症,不是叫人想開就好就可以治療的疾病,它的成因結合了生理疾病和社會心理作用因素,千萬不要擔心,它是一種情緒狀態,是可以治療的疾病,一旦疑心有憂鬱的可能性,千萬不要鐵齒、更不要害怕開口,馬上尋求心方診所醫師的診斷治療。


    |除了患者,家屬也會挫折無力感上身
    預防勝於治療,憂鬱症最常見的症狀就是失眠的狀態,最擔心的就是自殺的問題。若是事先尋求醫療協助,可以降低不少令人惋惜的遺憾。在心方診所的許多臨床案例,身為憂鬱症患者的家屬朋友,也會間接承擔患者的壓力,有時候也會挫折無力感上身,和患者一樣感到疲累無力、產生負面思考,間接影響社會工作職場上的表現。


    |憂鬱症的生理現象誤判
    憂鬱症在社會上很常見,但大多數人並無憂鬱症觀念往往不自覺、不願承認甚至是將憂鬱症視為潘朵拉盒子而抗拒就醫。隨著性別、年齡、社經地位,憂鬱症更以不同生理症狀表現,有些老年人甚至患有胸悶心悸、食慾不振、頭暈疲倦等長時間生理現象卻向非精神科醫師求助,有時候患者、身旁親友、甚至一般科別醫師都辨認不出,最後誤判病情,進而延誤治療的黃金時間。

     
    年齡階層 憂鬱症常見的行為表現
    兒童青少年 暴怒、躁動不安、翹課、功課退步
    成年的男性 酒精濫用、暴力行為
    成年的女性 情緒起伏、憂鬱焦慮無助感,尤以經期、產後、更年期為最
    長輩老年人 胸悶心悸、食慾不振、頭暈疲倦


    |躁鬱症vs.憂鬱症
    判別躁鬱症患者和憂鬱症患者之間最大的差異,就是躁症。憂鬱症患者發作,不會有躁症的特徵,僅會出現鬱症的特徵如情緒低落。但憂鬱症的患者若過去疑有躁症的症狀,或者躁症明顯、鬱症輕微,有可能注意是否為躁鬱症。

     
    以下就用簡易的自我量表,來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。

    一、董氏憂鬱情緒檢測量表-適用於18至24歲大專院校學生

    結果說明:
    □28分以下:你現在的情緒大致穩定,沒有明顯的憂鬱情緒,通常可以處理生活上的壓力,建議你繼續保持良好的心情。

    □29~35分:最近是否經歷了一些挫折或有不愉快的經驗?仔細回想,情緒的變化及變化的緣由,試著把問題及感受向自己信任的人(例如朋友、父母或師長)說出來,一起討論處理的方法。他們的經驗和支持會帶給你不同的想法!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讓自己有活力!或是和朋友一起做些愉快放鬆的事。

    □36~51分:是不是已經持續一陣子(超過兩星期)情緒低落、悶悶的、不想和別人交談?你的憂鬱程度已經蠻高了,一肚子苦惱與煩悶,連朋友也不知該如何幫你,可以與輔導老師、心理師或醫師聊聊,進一步了解自己是否需要專業的協助。

    □52分以上:你的心情持續低落?愁眉不展?只想一個人獨處?變得什麼都不想做?甚至對未來覺得無助或絕望?你的心已經感冒,心病需要心藥醫,趕緊到醫院找專業及可信賴的醫生檢查,透過他們的診斷與治療,你將不再覺得孤單、無助!

    ※憂鬱情緒量表只是用來檢視自己的情緒狀態,並不是診斷,有憂鬱傾向或憂鬱疾患請尋求專業協助。
    ※版權說明:引自董氏基金會台灣人憂鬱量表




    二、台灣人憂鬱症量表-適用於18歲以上成年人


    結果說明:
    □29 分以上:你是不是感到相當的不舒服,會不由自主的沮喪、難過,覺得無法掙脫?因為你的心已「感冒」,心病需要心藥醫,趕緊到醫院找專業及可信賴的醫師檢查,透過他們的診療與治療,你將不會覺得孤單、無助!

    □19~28分:現在的你必定感到相當不順心,無法展露笑容,一肚子苦惱及煩悶,連朋友也不知道如何幫你,趕緊找專業機構或醫療單位協助,透過專業機構的協助,必可重拾笑容!

    □15~18分:你是不是想笑又笑不太出來,有很多事壓在心上,肩上總覺得很沈重?因為你的壓力負荷量已經到了臨界點了!千萬別再「撐」了!趕快找個有相同經驗的朋友聊聊,給心情找個出口,把肩上的重膽放下,這樣才不會陷入憂鬱症的漩渦。

    □9~14分:最近的情緒是否起伏不定?或是有些事情在困擾著你?給自己多點關心,多注意情緒的變化,試著瞭解心情變的緣由,做適時的處理,比較不會陷入憂鬱情緒。

    □8 分以下:真是令人羨慕!你目前的情緒狀態很穩定,是個懂得適時調整情緒及抒解壓力的人,繼續保持下去。

    本量表授權引用自: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93年11月17日台會綜三字第0930052121號函,台灣人憂鬱問卷之發展係由李昱、楊明仁、賴德仁、邱念陸、周騰達等五人進行;經董氏基金會進行大規模實測,建立具信效度之常模分數,由宋維村醫師、黃國彥教授、胡維恆顧問醫師、張本聖副教授審訂。提醒您,此量表不是診斷,有憂鬱症傾向請尋求專業醫療協助。


    |文章延伸閱讀:躁鬱症